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新闻动态 >

美军将领嘴硬:一边说不怕解放军,一边却对标中国阅兵狂买新装备

点击次数:79 新闻动态 发布日期:2025-09-18 08:13:36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施耐德上将这两天对着镜头说了段特别有意思的话。就在中国阅兵展示新型无人机和导弹系统前夕,这位将军嘴上说着我们没被吓倒,转身就开始细数美军要如何加速发展B-21轰炸机、F-47战机和无人机群——这典型的口嫌体正直,暴露了美军

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施耐德上将这两天对着镜头说了段特别有意思的话。就在中国阅兵展示新型无人机和导弹系统前夕,这位将军嘴上说着"我们没被吓倒",转身就开始细数美军要如何加速发展B-21轰炸机、F-47战机和无人机群——这典型的口嫌体正直,暴露了美军真实的焦虑。

施耐德抛出一个所谓"威慑方程式":能力×意愿×信息传递=威慑力。这个公式妙就妙在把军事博弈量化了,但仔细一想全是漏洞。按这个逻辑,只要美军认定中方"信息传递"为零,整个威慑就归零?这种自我安慰式的数学游戏,恰恰暴露了西方战略思维的致命软肋:永远用自己的尺子量别人。

看看美军将领这些年对中国装备的评价,简直成了固定剧本。2022年说歼-20"不值得失眠",2023年改口说"技术是偷美国的",到了今年阅兵前又变成"密切关注"。这种从蔑视到警惕的转变轨迹,恰好印证了中国军力发展的速度之快。

最值得玩味的是美军对无人机态度的双重标准。一边嘲讽中国无人机发展,另一边自己的CCA无人机项目却完全对标中国思路。GJ-11利剑无人机明明展现了中国在无人作战领域的独创性,美军却硬要说成"复制美国"——这种叙事困境暴露出美国军工复合体面临的核心矛盾:既要向国会要预算渲染威胁,又要维持技术优越感。

西太平洋的日常对峙更是揭穿了美方的场面话。施耐德承认中国几乎每天都在西菲律宾海展开行动,这种持续存在的战略压力,使得美军的"不怕"宣言显得格外苍白。真正的威慑从来不是靠新闻发布会建立的,而是靠实打实的战场存在。

美军现在最焦虑的是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从演讲中频繁提到"破门而入"、"基地快速修复"就能看出,他们真正担心的是第一岛链内的作战能力被削弱。所谓"敏捷战斗就业"概念,本质上就是准备在机场被炸后打游击战——这种被动防御姿态,与咄咄逼人的对外宣言形成鲜明反差。

这场隔空喊话最深刻的启示在于:现代战略博弈已经演变为能力建设与心理威慑的双重游戏。美军将领不得不一边安抚国内舆论,一边向盟友传递信心,同时还要为可能的军费削减做准备。这种走钢丝式的战略沟通,恰恰反映了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战略困境。

当军事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战略思维的更新速度,就会出现这种认知失调的症状。美军需要真正理解的是:中国军事现代化不是要做"第二个美军",而是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战体系。用冷战时期的对标思维来解读新时代的军事创新,注定会陷入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