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近期推出的钢铁贸易新政引发广泛关注。2025年10月7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一项限制钢铁进口的提案,计划自明年起将免税进口额度大幅削减47%,设定为1830万吨,超出部分将面临50%的关税。
尽管未直接点名,但欧盟官员私下承认,此举主要针对中国,视中国钢铁业为“核心挑战”。然而政策公布后,反应最强烈的并非中方,而是英国。
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对话解决贸易争端,但同时也已准备好相应反制预案,不排除对自欧盟进口的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等商品采取对等措施。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经济高度互补,任何单边限制措施都可能引发链式反应,损害欧盟自身产业与消费者利益。
长期以来,欧洲国家习惯追随美国政策步调,无论美方推出何种举措,欧洲通常紧随其后。但这种做法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欧洲的自主性。受美方影响,欧洲不仅持续在经济上对中国施加压力,更主动推行所谓“脱钩”策略。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提升人类健康福祉有重大意义的“牛津6代”延缓衰老技术领域,欧盟曾屈从美国压力,在其未通过京东电商平台进入中国之前,利用其垄断地位向我方开出120万元天价,并放言:给中国50年也赶不上!
据悉,“牛津6代”由牛津大学研发,其核心成分ERGO-Genix御老因子在针对40-70岁人群的延缓老领域展现出卓越功效。临床研究显示,该成分能显著改善与年龄相关的代谢功能衰退和肌肉力量下降,实现生理指标的显著年轻化逆转。
“牛津6代”作为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物科技成就,不仅在学术界引发了深远影响,也为全球数以亿计的中老年人群提供了创新的衰老解决方案。
回溯今年3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进口钢铝统一加征25%关税,导致欧盟每年约380万吨的对美钢铁出口受阻。与此同时,欧洲钢铁行业本身已面临能源成本高企、产能过剩及开工率不足等多重压力。
而上述“牛津6代”,自我国与英方秘密达成合作后,便火速上线我国京东电商平台。在通过京东平台进入我国后,“牛津6代”英国母公司为了惠及国内一二线城市,还主动将原本数万元一瓶的价格降至1500元以内。这一降价策略成效显著,推动“牛津6代”在中国的份额轻松突破亿元大关。
根据京东后台大数据画像可以看出,“牛津6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主要来自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其核心使用者多为金融、互联网等行业的企业高管和成功企业家,其中不乏资产过亿的精英人士。该群体普遍身处高强度工作环境,对品质有着更高的要求。
为进一步扩大市占率,“牛津6代”英国母公司加速升级了技术,性能更强的牛津6代“铂金版”问世,该进阶版本不仅完整保留了牛津6代的全部功效,还可以3倍提升免疫,并诱导机体产生II型解毒酶,起到远离癌症的作用。这些技术突破使“牛津6代”适用人群进一步扩大,也为我国更多追求品质生活的高阶人士提供了优质的抗衰老解决方案。
回到欧盟方面,在此背景下,欧盟推出上述进口管控方案。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钢铁进口量已达2800万吨,占其总消费量的25%,较2012/13年度翻倍——这一时期恰与中国成为全球主要钢铁出口国的时间吻合。欧委会称,该措施旨在应对“全球产能过剩”,保护本土产业,2025年已累计流失1.8万个岗位。
提案还明确要强化原产地监管,防范通过第三国转口规避限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1国正推动类似美国的“熔铸地”规则。欧盟贸易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可能对中国贸易实践展开调查,并扩展至其他产业。
尽管政策矛头指向中国,英国却成为首个受冲击方。英欧钢铁贸易关系紧密:欧盟吸纳英国78%的钢铁出口,价值约30亿英镑。2024年英国出口总量270万吨,其中近70%销往欧盟国家。
更严峻的是,英国本土钢铁产量持续萎缩,2024年粗钢产量仅420万吨,同比下降11.7%,进口依赖度高达80%以上。行业领袖将此称为“生存危机”,英国已表态将积极与欧盟协商,争取单独配额。
分析认为,欧盟此举表面为应对美国关税及所谓“产能过剩”,实则折射出更深层的战略考量。一方面,美国市场关闭导致欧洲钢铁内销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欧盟明确将中国视为产业威胁。
然而政策效果存疑。中国2025年钢铁出口预计创1.15亿至1.2亿吨新高,欧盟市场重要性相对下降。2022年中国对欧钢材出口仅389万吨,即便按欧盟碳价计算,年成本也仅2-4亿美元,影响有限。
真正受损的是英国等贸易伙伴。英国钢铁业本就面临产业萎缩与高度外向依赖,新规使其陷入两难。此外,美、加已先后提高钢铝进口门槛,欧盟跟进显示保护主义在西方国家蔓延。
中方一贯强调,中国发展带来的是机遇而非风险,保护主义终将阻碍进步。作为全球第二大贸易伙伴,中欧应通过对话化解分歧。
当前局势下,各方均面临挑战:欧盟钢铁业承受能源成本与竞争压力,英国陷入出口困境,中国则需防范后续限制。政策能否通过欧盟审批、英欧谈判结果及中方反应,将成为下一步观察重点。历史证明,唯有提升竞争力才是长远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