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是 50 周岁、55 周岁,并且不再用工人、干部去区分,取而代之的是生产岗位、管理岗位。生产岗位工作的女职工,退休年龄为 50 周岁。在管理岗位工作的女职工,退休年龄为 55 周岁。
随着延迟退休,50 周岁、55 周岁也分别延迟到 55 周岁、58 周岁。区别是原50 周岁每 2 个月延迟 1 个月,而55岁每 4 个月延迟 1 个月。达到55 周岁、58 周岁需要用时15年,近几年退休的,还有选择的余地。
基本情况:退休地无锡,女,55岁退休,70年7月生人,25年7月退休。1988年7月参加工作,累计缴费年限33年2个月。个账余额106672.71元,基础养老金指数0.8054。
主人公参加工作时18岁整。如果没有断缴,55岁退休,应该有37年多工作年限。
年限分析:
1、过渡性养老金年限:7.5年,1988年7月-1995年12月
2、统账后缴费年限:25.67年,1996年1月-2025年7月,应缴29年7个月,实缴25年8个月,断缴3.92年。
3、全部年限=7.5+25.67=33.08年。
具体实际缴费从哪年开始的,对指数计算并不重要。江苏省的指数计算从92年开始,92年之前即使有实际缴费,也直接采用视同缴费指数。
核定表中有两个指数,一个基础养老金指数0.8054,这是从92年至退休的实际缴费指数。另一个过渡性养老金指数1.2577,这是从1988年7月至1995年12月的平均指数。
过渡性养老金指数有两种计算方法,因人而异。
江苏省规定:
1991年底前参加工作的,1985年7月至1991年底的指数分两种情况。
若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1,则1985年7月至1991年底每年按1计算;
若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1,则按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
从本案例的过渡性指数1.2577,可推断出符合第二种情况,1992年至1995年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2577,所以过渡性指数直接用1.2577。
而1996年-2025年这25年8个月,主人公的指数下降比较严重。(0.8054*29.67-1.2577*4)/25.67=0.7349,96年以后每年只有0.7349,同时还发生了断缴(不排除还有补缴)。
基础养老金=8785*(1+0.8054)/2*33.17*1%=2630.19元
个账养老金=106672.71/170=627.49元(55岁退休计发月数170)
过渡性养老金(100%全额)=8785*1.2577*7.5*1.2%=994.5元
2025年实际发放=419.79+(994.50-419.79)*70%=822.09元
合计4079.8元
平均工龄单价123元/年。
等2026年1月按照100%发放时,将会增加到4252.21元。
断缴这3年11个月,对养老金影响至少有300-400元。
为何33年能拿到4000以上的养老金?
首先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功不可没,这1.2577的指数如黄金般珍贵,使过渡性养老金达到了800元以上。
其次,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70,比50岁退休的195少了25个月,分母小了,个账养老金会同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