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A浩浩荡荡继续不断创下阶段新高,但数据显示,在2025年创业板指数上涨78%的牛市里,散户的平均收益竟然是-12.3%,而机构的平均收益却达到了+41.7%。
这组反差极大的数据背后,是无数散户投资者在牛市中的真实写照。
牛市反而亏钱,成了很多散户挥之不去的噩梦。
散户在牛市中频繁交易,换手率中位数高达680%,远远高于机构的120%。
有63%的散户持仓周期不超过一周,这种短线操作方式不仅增加了交易成本,还很容易错过股票的持续上涨阶段。
频繁换股就像不断更换跑道,反而跑不快也跑不远。
许多散户容易产生认知偏差,错把市场整体上涨的β收益当作自己的选股能力α收益。
这种认知失调让一些人在市场高位仍然满仓追高概念股,比如2025年4月,有散户在寒武纪股价突破280元,市盈率高达2300倍时重仓买入,结果两个月后股价跌至120元。
FOMO情绪,也就是“怕错过”,驱使着散户投资者盲目追涨。
看到别人赚钱,自己也忍不住跟风买入,生怕错过这班财富快车,结果往往买在了高点,成了接盘侠。
量化策略也在不断捕猎散户,T+0高频策略利用散户挂单延迟,每秒套利0.02%,年化超额达8%。
2025年第一季度,量化基金从散户交易中收割了1200亿元,这些数字背后是散户结构性劣势的体现。
机构投资者通常比散户提前72小时获知业绩预告,当散户看到新闻时,股价早已反应完毕。
工具也不对等,机构可以用股指期货、期权等工具对冲风险,而散户受50万门槛限制,难以使用这些工具。
行为金融学中的“处置效应”在散户身上非常明显:盈利5%就急急忙忙止盈,亏损20%以上反而死扛不放。
单只个股仓位过重也是问题,有些散户一只股票仓位超过40%,而机构通常控制在5%以内。
数学规律也在无形中杀伤着散户收益。 如果持仓下跌50%,需要上涨100%才能回本,这种不对称性让深套的散户难以翻身。
杠杆交易更是加速了亏损。 2025年爆仓账户中,超过70%使用了融资融券等杠杆工具。
杠杆就像开车踩油门,牛市上坡时爽快,但遇到颠簸回调时,很容易翻车。
散户投资者常常“涨也担忧,跌也担忧”。 上涨时怕利润回吐,怕追高被套;下跌时又怕亏损扩大,怕套牢难以解脱。
这种焦虑状态让投资变成了煎熬。
贪婪、从众、恐惧、赌博、急躁,这些心理在牛市中会被放大。
市场波动激烈时,一些散户看到小幅回调就心慌意乱,反复“卖在低点,买在高点”,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但钱包却慢慢变瘪。
很多散户忽视基本面分析,纯靠“行情热情”选股。
一些蹭热点的公司股价飙升,但业绩支撑堪忧,散户盲目追入这些“概念股”,最后往往落得一地鸡毛。
在牛市初期,许多散户因恐慌而选择观望,错失了低位入场的最佳时机。
等想清楚要入场时,股价早已扶摇直上,成本也水涨船高。
巴菲特对此早有警示:“牛市不赚钱的根源,是把命运押注在别人的愚蠢上,却高估了自己的聪明”。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