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作者流量激励计划#
90个人打2500个人,还坚持了三天三夜。你说这是电影情节?不,这是1999年真实发生在776高地的血战。
普京刚当上总理那会儿,车臣又开始闹腾了。所有人都觉得他会像叶利钦一样,最后还得灰溜溜地撤军。毕竟第一次车臣战争打得那叫一个惨,俄军在格罗兹尼一个晚上就死了1000多人。
叶利钦当年就是个酒鬼,被车臣恐怖分子巴萨耶夫在医院劫持了1400个人质,吓得立马停火撤军。这种窝囊事,普京能忍?
普京这人不一样,克格勃出身,脑子转得快。他琢磨着,光靠普通部队肯定不行,得找点特别的。翻遍了俄国历史,他盯上了一个几乎被人遗忘的群体——哥萨克。
说起哥萨克,很多人只知道他们骑马厉害,其实这帮人的来头大得很。15世纪那会儿,一帮不愿意当农奴的硬汉跑到南方草原上,自立门户。他们管自己叫"自由人",谁也不服,就靠打猎捕鱼过日子。
这些人天生就是战士。沙皇要往西伯利亚扩张,靠的就是哥萨克开路。高加索那些硬骨头民族,见了哥萨克也得掂量掂量。
到了苏联时期,斯大林嫌哥萨克太难管,直接下令解散。这一散就是几十年,很多人都以为哥萨克彻底消失了。
普京可不这么想。他暗地里派人在全国各地找哥萨克的后代,一找还真找到不少。这些人虽然散落各处,但血管里还流着祖先的血。
776高地那一仗,就是这些哥萨克后裔打的。俄军第76普斯科夫空降师104团第6连,90多个人空降到高地上,结果发现情报有误——对面不是100个车臣武装分子,是2500个!
换了别的部队,这种时候不是投降就是逃跑。可这帮哥萨克的后代愣是在那个小山包上守了三天三夜,硬是咬着牙不后退一步。
车臣人都懵了。他们见过俄军,但没见过这么不要命的。冲上去一批,被打退一批。一开始车臣指挥官还觉得轻松,后来发现事情不对劲——自己这边死的人比对面还多。
最后那23个哥萨克战士,弹药打光了还主动出击跟敌人拼刺刀。连长在无线电里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请用炮火覆盖这里,别让敌人得到任何东西。"
这一仗下来,车臣人对俄军的看法彻底变了。他们开始害怕了,特别是听说对面有哥萨克的时候。
普京听到战报,当场就决定要正式恢复哥萨克。2003年,他签了个《哥萨克服役法》,看起来是保护民族文化,实际上是在重建一支特殊部队。
这招玩得真够精明的。表面上说是文化复兴,实际上哥萨克可以组建武装组织,还能承担"国家安全职能"。听起来很官方,说白了就是可以打仗。
2005年,普京又搞了个《俄罗斯哥萨克国家义务法案》。这下哥萨克彻底翻身了,从边缘人群一跃成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
普京还专门成立了管理哥萨克事务的机构,制定发展规划,甚至在军校里开设哥萨克历史课程。他自己也经常穿着哥萨克服装参加活动,摆明了告诉所有人:这些人是我的人。
2012年,普京写了篇文章,把哥萨克夸上了天。什么"国家宝贵财富""保卫祖国重要力量",反正好话说尽。这等于是给哥萨克复兴盖了官方大印。
到了2014年乌克兰出事,哥萨克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他们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在各个热点地区,表面上跟政府没关系,实际上干的都是准军事活动。这招够损的——既达到了目的,又不用承担国际责任。
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普京干脆撕破脸了,直接下令哥萨克部队参战。这次不用再遮遮掩掩,正大光明地上战场。
现在全俄国有700多万人认为自己是哥萨克后代,其中几十万人接受过军事训练。这些人分布在各个角落,从高加索到西伯利亚,需要的时候随时能拉起来。
说穿了,普京这是在下一盘大棋。车臣部队虽然能打,但毕竟是外人,关键时刻靠不靠得住还不好说。哥萨克不一样,这些人从骨子里就忠于俄国,而且战斗力还特别强。
776高地那一仗已经证明了哥萨克的价值。90个人能顶2500个人打,这种战斗力哪里找去?更重要的是,哥萨克代表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普京想要在俄国推广的价值观。
车臣人再厉害,见了哥萨克也得仰望。这不是吹牛,是用鲜血和生命证明出来的。普京手里这张牌,比核武器还要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