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不迷路
最近,锂电池行业出了个“谜题”:
全球手机电池龙头欣旺达,一边拿出40亿元买理财产品,一边又火急火燎地启动H股上市融资。
这事放在普通家庭,就像家里存着大笔定期存款,却突然跑去银行申请贷款,难免让人摸不着头脑。
作为“茂名首富”王明旺家族的核心资产,欣旺达的这一波操作,到底是“家里有矿”的底气,还是暗藏玄机的“现金流游戏”?
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儿的门道。
一、账上有钱,但钱“锁”在账上
先说第一个动作:40亿元理财。
今年2月,欣旺达公告要拿出不超过40亿元自有资金买理财产品,这笔钱相当于公司2024年净利润的3倍。
看起来确实阔气,毕竟普通人存个几万块理财都得精打细算,而欣旺达直接甩出40亿,确实有点“不差钱”的味道。
但细看这笔理财的细节,会发现它更像是“资金管理”的常规操作。
比如,公司参与科创板新股配售,用1800万元买下宏工科技0.85%的股份,短短两个月就赚了280%。
这种投资既能盘活闲置资金,又能通过产业链协同,宏工科技是欣旺达的设备供应商强化合作,算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不过,40亿元理财在账面上看着风光,但这些钱本质上是“被锁定了”。
理财产品到期前,这笔资金无法直接用于日常经营。
而欣旺达的主营业务,尤其是动力电池业务,正处在一个“烧钱”的阶段。
二、动力电池:赚销量不赚利润的“苦生意”
再看第二个动作:启动H股融资。
7月底,欣旺达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计划通过港股融资补血。
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全球化战略需要”,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背后藏着动力电池业务的“资金缺口”。
动力电池是啥?
简单说,就是给新能源汽车供电的电池。
这个领域过去几年竞争激烈,价格战打得飞起。
欣旺达的动力电池销量倒是蹭蹭涨:
2025年一季度销量6.1GWh,同比翻了近一倍,但单位售价却从0.8元/Wh暴跌到0.5元/Wh,几乎腰斩。
这意味着啥?
打个比方,过去卖一块动力电池能赚一杯奶茶钱,现在只能赚半根冰棍钱。
尽管2024年动力电池毛利率从8.8%涨到12.9%,但跟消费电池18.3%、储能电池20.4%的毛利率比,还是垫底。
更头疼的是,动力电池客户付款周期长,导致欣旺达的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2024年底,公司应收账款高达160.79亿元,是净利润的11倍;
今年一季度,这个数字虽然降到142.74亿元,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却涨到111天,比宁德时代(66天)、亿纬锂能(91天)高出一大截。
说白了,欣旺达卖的电池越多,账上“纸上利润”越大,但手头能用的现金反而越紧张。
三、账面宽裕≠现金流自由:一场“时间差”游戏
到这里,欣旺达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账面有钱,但现金流吃紧。
先看账面资金: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手握107.52亿元现金,看起来不少。
但同期的短期借款高达102.97亿元,应付账款177.76亿元,应付票据72.09亿元。
换句话说,短期要还的债务比手头现金还多,一旦客户付款周期拉长,或者原材料价格上涨,资金链立马吃紧。
再看现金流: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5.27亿元,但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是-120.4亿元,光是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就砸了上百亿。
这意味着,公司靠主业赚的钱,远远不够支撑扩张需求。
这时候,H股融资就成了“解渴”的关键。
港股上市能带来一笔长期资金,既能缓解短期偿债压力,又能继续投建海外工厂,比如匈牙利基地。
毕竟,动力电池行业是“重资产”生意,不砸钱扩产能,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四、行业困局:动力电池“内卷”,欣旺达被逼上梁山
欣旺达的困境,其实也是整个动力电池行业的缩影。
过去几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路线更迭,让电池企业两头受压。
上游锂矿价格一涨,下游整车厂就压价,夹在中间的电池厂只能“以价换量”。
欣旺达的策略是“两条腿走路”:
1. 稳住消费电池基本盘:手机、笔记本电池全球市占率34.3%和21.6%,毛利率稳步提升,是现金流主力。
2. 猛攻动力电池和储能:2024年动力电池营收增速14.4%,储能业务毛利率更是冲到25.5%。
但问题是,动力电池市场被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巨头把持,欣旺达2.1%的市占率根本不够看。
为了抢订单,只能降价换市场,结果就是“越卖越亏”。
这时候,港股融资就成了“活下去”的关键——不投钱扩产能,抢不到订单;
不抢订单,动力电池业务就永远是个“赔钱货”。
五、投资者担心啥?风险点在哪?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无非两个:
欣旺达还能不能赚钱?
股价有没有风险?
先说盈利:
短期压力大:动力电池毛利率低、应收账款高企,短期内盈利难言改善。
长期看技术:如果欣旺达能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技术上突破,有望扭转颓势。
再说风险:
行业竞争:动力电池产能过剩,价格战可能进一步压缩利润。
汇率波动:港股融资涉及外汇风险,一旦人民币贬值,偿债压力陡增。
管理层质押:王明旺家族质押了38%的股份,若股价大跌,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六、这不是“有钱没钱”的问题,而是“钱怎么花”的选择
回到开头的问题:欣旺达到底缺钱吗?
答案是:账面不缺钱,但现金流吃紧;
短期不缺钱,但长期压力山大。
40亿理财是“盘活存量”,H股融资是“押注未来”。
这两步棋,本质都是为了在动力电池这场“马拉松”里多撑几圈。
对消费者来说,欣旺达的手机电池依然靠谱;
对投资者来说,这票短期波动可能加大,长期得看动力电池业务能否“翻盘”;
对行业而言,这场“价格战”终会淘汰一批玩家,留下的才是赢家。
至于欣旺达能不能赢?
答案不在理财账户里,也不在招股书里,而在它能否用更便宜的电池,做出更靠谱的产品。
毕竟,市场从不缺讲故事的人,缺的是把故事变成现实的本事。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