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城双向球员彻底换血,丹特离去故事未完,火箭阵容新星临时登场
恩法利·丹特这小子,真是地道的苦命中锋。脸上没啥特别,但打起球来又能护筐又能抢板,内线卡位一板一眼,让不少教练都打了个对勾。老火箭的球迷喊他“小卡佩拉”,说他能在内线蹭饼,能下顺封盖也有板有眼。偏偏就是腿脚不利索,进了休斯敦,机会像城里的雨,总是不落在他这片地。
火箭内线都是钢筋水泥,有申京,有亚当斯,前面去年又压过兰代尔。主帅乌度卡在场边转了一年,不怎么点名丹特,当然也不是觉得他软,就是队里能打内线的太多。印象最深的一场倒数,常规赛首秀,丹特上去糊了个双近两双:10分9板2盖帽,愣是把球馆底下的球童看呆了。可惜数据给了,合约没等来,赛季一结束,小伙直接成了自由人,手机一抖,还真没想象中那种“大佬签约”的桥段。
队友麦克维呢?上赛季也是火箭双向合同的“高级射手”。他倒是投得挺带劲,但单单防守跟不上,NBL联赛重新接纳,行李一卷就走了。哦,还有大卫·罗迪,前锋,本来火箭拿他练练手,后来跟老鹰那边一笔交易,转头又被裁了。三个人,一个不剩,双向合同全线清仓,在球队走廊挂脑袋的,不是没用就是运气欠佳。
老休斯敦球迷说,这不稀奇。双向球员这玩意儿,说踢就踢,从来不占工资帽的坑。说送你走就送你走,就像哈里斯县郊区那些出租车,拉到了,随时放你下。十多年来,火箭队真没几个双向能熬出头的。说是轮流坐庄,其实就是捡便宜、扫地出门。
卡佩拉一落脚,那些内线更没戏唱。现在火箭正打算堆高塔,申京和亚当斯稳得像铆钉,弄那么多内线到底养谁?所以大卫和丹特的旅程就像高架桥下的夜班公交,说停就停。说到底还是位置变得稀罕,队伍里留不下人,讲点实话也就这么回事。
麦克维投死无守,裁了谁都不带眨眼。双向合同清零,操作起来就像后厨炒菜,青菜换肉片,说换就换。这一年火箭总经理斯通眼疾手快,招的新面孔直接来三位,JD·戴维森扮控球,凯文·哈里斯守边锋,前国王队前锋以赛亚·克劳福德也横插一杠。三人全拿着双向合同,都是队外捡来的新鲜血液。
其实火箭现在不是缺内线,是小后卫和锋线薄得慌。上赛季双向主攻内线,如今三张合同全丢给了外线。现在哪儿短补哪儿,这是俱乐部一贯的算盘。三个人来撑阵,就是希望后卫线和锋线多点选择。豪华不豪华不提,凑人数是真的。
但纸上谈兵、合同签了不等于铁饭碗。火箭对这帮新兵蛋子没啥感情用事,阵容需要变,合同该砍就砍。训练营和季前赛,练出点名堂来,可能留一个做替补,甚至熬成正式阵容。万一不出彩,年底恐怕连饭都吃不上,联盟里被放鸽子的球员常有,大家心知肚明。
传说里火箭队门口有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上赛季双向球员名单,退役球衣那种夸张当然没有,但愿新援们别沦为一场春梦。
话说回来,休斯敦夜市的烤肉摊老板上个月还跟人唠嗑,说前几个被裁掉的小将偶尔来喝个汽水,“嘴里天天念着要留在NBA,下回见面,估计就得改口了。”球队宿舍走廊有个涂鸦,写着“Survive and fight another day”,就是“再活一天”。小年轻们大部分都不说话,房间里还放着家乡带过来的香薰。电视机总开着,新闻体育台、流行歌、偶尔插进来谁家球迷喊两嗓子,倒也热闹。总比在大热天流浪要强。
有队医说,最近体检时,有人戳着鼻子跟他说“doctor,能不能别测体脂肪,怕查出来直接被裁了。”队医敷衍过去,转头笑着和厨师讲“NBA有些事,比篮球还现实。”其实外人只看数据上上下下,宿舍走廊的气味、街角鸡翅的辣粉,没人当回事。可有朝一日名单贴出来,又该有人收拾行李,说声再见吧。
有次训练结束,戴维森和哈里斯偷吃了点可乐爆米花,经理正好路过,俩人一骨碌把罐头藏进脖子后面,背对着装作聊球鞋。场面那叫一个滑稽,小道消息说那包爆米花最后还是被经理带回了家,说是给自家娃当零嘴。有没有这节,队里没人多说。
天黑了,火箭训练馆门口的风吹过来一阵玉米饼味儿,临时工大叔还在搬矿泉水。骂骂咧咧顺嘴扔了句:“打球的都一样,混一天是一天!”声音跑得远远的,不晓得谁在走廊回喊了一句土话“明天见,大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