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7条生命在英吉利海峡冰冷的海水中消逝。一艘满载偷渡者的船只沉没,引发的却是英法两国相互指责的“踢皮球”游戏。
两年多后的近日,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又宣布了一项与法国达成的“历史性协议”。他说,这是要彻底打击小型船只偷渡和人口走私网络。
这话听着耳熟。从英吉利海峡到地中海,欧洲各国似乎正铆足劲加固边境。这些看上去强硬的政策,究竟是在守护国门,还是在给本国选民演一出政治好戏?
本文将剖析这些所谓“威慑”策略背后的真实意图,以及它们为何注定失败。
海峡上的老调重弹
2021年11月那场27人丧生的海峡悲剧后,英国和法国政府做的第一件事,是相互指责对方对非法移民问题处理不力。现场悲剧未解,先开始了责任推诿。
两年多过去,英国首相斯塔默宣布的英法“历史性协议”,声称要阻止“致命的旅程”,发出“明确警告”。但这番话,引来不少冷眼。
“无国界医生组织”就直言,这份新协议“鲁莽”,而且“注定失败”又“危险”。这并非无端担忧,过往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种路线的无效。
英法两国在移民问题上,总爱把责任外部化。不是指责对方,就是把锅甩给人贩子。同时,还把移民本身刑事化,比如把偷渡小船描绘成“威胁国家边境安全”。
这些操作,与其说是真想解决偷渡,不如说是为了给国内选民看。目的是塑造一个政府“铁腕”的形象,安抚排外情绪,而非真正解决人道困境。
地中海边的“入侵”恐慌
将视线移到地中海,类似的“表演”戏码也在上演。近日,希腊移民部长塔诺斯·普莱夫里斯宣布了一项新法,直白地说,就是不给从非洲经地中海来的难民庇护。
希腊政府的这招,和英国的思路高度一致。都是想通过法律,把特定移民群体直接打成“非法”,然后从制度上剥夺他们寻求国际保护的权利,达到威慑目的。
普莱夫里斯部长甚至公然抛出“非洲入侵”这类煽动性言论,为新法辩护。这暴露了希腊政府的真实盘算:把移民当成“经济成功”的污点。
他们通过制造恐惧来稳固国内支持,这跟英国政府利用移民问题煽动极右翼情绪,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把复杂的人道议题当成巩固政权的工具。
而历史的教训,他们似乎都忘了。2015年的欧洲“难民危机”和2016年欧盟与土耳其的协议,曾被寄予厚望。
但事实证明,那些短期内看似控制住了移民流动的措施,只是把问题推向了更危险、更隐蔽的路径,根本没解决根源问题。
假装能堵住潮流
伯明翰大学的玛丽安娜·卡拉库拉基博士研究员,对此看得很透彻。她直言:“人类迁移无法被完全控制。”她认为,那些想彻底阻止移民的强硬边境政策,从根子上就违背了社会规律。
这些威慑策略的目的,并非真能把所有移民都挡在外面。它们真正的“成功”,在于给国内民众一个交代,展现出政府“正在有效控制”的姿态。
它们通过构建“我们与他们”的对立,把复杂的人道问题简单粗暴地归结为边境安全问题。核心目的就是迎合国内政治情绪,制造出一种“政府能掌控一切”的幻象。
卡拉库拉基还指出,这种“控制幻象”背后,是欧洲历史上遗留的殖民主义和资本主义思维。其关键在于,由谁来决定谁有资格获得安全,而谁又该被排除在外。
所以,这场危机并非“难民的危机”,而是“欧洲边境本身及其政策的危机”。政府把移民描绘成对国家安全的“威胁”,成功地将一些群体排除在国际保护之外。
这无疑引发了人权组织的强烈反弹。希腊律师协会就明确批评,希腊的新法公然违反了国际法和欧盟法律,严重侵犯了难民的基本人权。
结语:沉没的不只小船
回看英吉利海峡上的那些悲剧,只要欧洲的移民政策仍旧沉溺于政治作秀,而非直面人道现实,那么类似的惨剧就只会不断上演,绝非止步。
那些被大肆宣传的边境协议和严苛法律,它们最大的“成就”或许只是成功转移了公众视线。
它们掩盖了各国政府在处理人道危机上的无力,以及政策本身的不人道。这是一种代价高昂的“控制幻象”,最终沉没的,恐怕不只是偷渡的小船。
更深层的,是欧洲自己一直标榜的人权与法律准则。真正的危机,不在于有多少人想跨越边境,而在于边境本身,正被扭曲成一个筛选生命、制造分裂的政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