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的脸色,就是从美国回国那趟之后变的。
事情的导火索,是在美国佐治亚州的那家电池工厂。那本是应美国的要求,由韩国现代和LG联合投资的项目,规模高达3500亿美元。结果才运营没多久,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突然出手,把工厂里300多名韩国技工“一锅端”,像押犯人一样塞进警车带走。
这些人不是黑工,全是持有工作证的熟练技师。可美方却摆出一副“证件不合规”的姿态,连核实都没有就直接抓人。更刺激的是,特朗普公开说ICE没做错。
韩国舆论瞬间炸了,从门户网站到社交平台,全是对美国和本国政府的骂声。《韩民族日报》发文问得直白:“请来投资”却成大规模抓捕,这是盟友能干的事吗?
这场风暴打的,正是李在明自己。送钱去讨好美国的是他,签着大单的是他,如今被对方打脸的还是他。要知道,就在不久前,他在美国各种下本:拜访日本前首相石破茂请教讨好特朗普的技巧,在臭名昭著的美智库发表“安美经美”的讲话,甚至拿出数千万美元讨好,只求特朗普对韩国“下手轻点”。
可特朗普可不吃这一套,见面虽算热络,开口要的东西却更夸张。甚至提出索要驻韩美军基地的地皮,公然准备在韩国建一个“国中国”。涉及主权的大事,李在明不敢直接拒绝。朝韩边界紧张,他还得靠美军撑场,只能忍着火带着屈辱回国。
可这一来不到两周,ICE的抓人行动就砸了下来。韩国公众愤怒,日本媒体看笑话,美国那边也没想收场的意思。李在明只能连下四道命令来止血。
第一个命令,当然是把被逮的工人弄回国。官员们说本来9月10日就能启程,硬生生被美方拖到11日才准走。外界普遍猜测,美国其实是想挽留这一批有经验的技工,因为靠美国工人自己,很难保证工厂顺利运转。不过条件谈不拢,这批技工还是回了国。与此同时,这件事让“安美经美”路线被彻底打成笑话。那座耗资巨大的工厂别提盈利,能否回本现在都成悬念。现代和LG的美股当天分别跌6%和4%,市值蒸发18亿韩元,让其他准备赴美投资的韩企心里发毛,开始以“走程序”的理由拖延项目配合。
后面三个命令,全都和中国有关。对中国游客免签,限制韩国国内的反华示威,还有暂停对菲律宾的贷款。细看就是一套对华示好操作。
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宣布,从本月29日到2026年6月30日,对中国3人及以上团队游客免签,最多停留15日。这背后可不只是旅游政策。2019年,中国游客曾给韩国旅游业带来300亿美元收入。可随着反华情绪高涨,加上游客选择更多,韩国这几年旅游业一路滑坡。
于是第二道命令,针对反华团体,明确禁止他们靠近明洞商圈。这地方是游客必逛的商业区,显然就是为中国游客扫平障碍。李在明在内部会议上说,这些集会已经超过言论自由的底线,是在制造外交摩擦。讽刺的是,当初冲击中国驻韩大使馆的时候,他的反应可没这么积极。
第三个动作,看似和旅游无关,但在外交上意味十足。韩国财政部通知菲律宾政府,暂停一笔7000亿韩元的援助贷款。这笔原本用于菲律宾农村交通和农业的资金,在当地被外界普遍质疑落实率不到一成。它的实际作用是韩国配合美国印太战略、通过扶持菲律宾来间接助力美国在南海的布局。
而此次突然叫停,就是韩国向美国释放不满的信号。李在明很清楚,这笔钱本质上是对美国的投名状,现在抽回去,就是在提醒美国“别把我逼急了”。但用词是“暂停”,不是取消,随时都能恢复。
综合动作来看,李在明这番转向不是外交战略调整,而是短期的自救。美国那边的承诺和态度让韩国感到不踏实,于是趁机拉拢中国游客补经济窟窿,顺带拿菲律宾贷款敲打美国。可一旦华盛顿重新抛来绳索,韩国很可能立刻跑过去。
电池工厂那批技工登机回国的画面,成了这段风波的尾声。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