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的夏天,一位曾经为解放海南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兵,低调地转业到了广东的林业部门工作。
他刚开始工作不久,老朋友韩先楚上将就来找他,邀请他到总参工作。
令人意外的是,他礼貌地拒绝了邀请。
谁是那个大功臣?他为什么不去总参就职?一切都要从1949年的冬天说起。
马村有人偷偷过境
在一个冬天的夜晚,琼崖纵队的参谋长符振中带领着几个警卫和随行人员悄悄进入了渔村。
前几天,符振中和冯白驹在岛内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他们发现,国民党正在加紧剿灭游击队。
符振中需要离开小岛,把岛上的情况和战斗建议送到军区和中央军委那里。
他们决定从澄迈县的马村开始旅程,这是一个虽然不起眼但却地理位置优越的小渔村。
这里山靠海,有茂密的树林可以藏身,还有渔船可以用,还有一条通往雷州半岛的秘密水路。
符振中找到了马村地下党的头目王顺昌,对方保证说:“符参谋长请放心,船、船夫和人员,今晚我都会准备好。”
就在他们检查船只的时候,符振中注意到一个看起来像女商人的妇人在指挥渔民把货物搬上船。
他心里一惊,感觉有些不对劲:“怎么还有商人在这里?那是谁?你们让她搬货干什么?”
王顺昌小声说:“她是孙玉梅,我们党的秘密工作人员,今晚能不能出去,就看她的了。”
实际上,这位女商人不仅是秘密组织的联络人,还是驻扎在马村的敌军营长姨太太的商业伙伴。
她经常通过卖海产品来掩饰自己,常常去营长家里,现在已经赢得了营长的信任。
那天晚上,孙玉梅拿着几包三五香烟和一些点心,去探望了敌军营长的姨太太。
在他们亲密聊天的时候,她提议运送一批货物到“临高”。
一听这地名,营长立刻绷紧了神经,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但是小妾却很担心这位“老姐妹”,害怕货物卖不出去,自己也得不到好处。
在一番软磨硬泡之后,营长终于在批条上盖了章,只提出了一个要求:所有登船的人都要接受检查。
第二天傍晚,孙玉梅已经把船安排好了,并告诉符振中等人:
今晚六点,我躲在码头边的树林里。如果我站在船头,说明一切正常;如果我不在,你们必须原地待命,千万不要擅自行动。
天快黑了,符振中靠在树上,不停地摸着腰间的枪。
终于,船头出现了熟悉的人影,孙玉梅站在甲板上,指挥舵手调整航向,向海湾深处进发。
当船只经过营地的检查点时,一名敌兵手电筒照耀着整艘船。
他走到孙玉梅面前,递过批条确认无误后,只是点了点头,挥手放行。
当船正要离开码头的时候,忽然有人喊道:“喂!那个捕鱼的,过来帮个忙,推一下船!”
这正是他们事先约定好的信号,藏在树林里的符振中立刻站起来,假装是来帮忙推船的渔民,迅速上了船。
当夜幕降临,渔船在海浪的伴随下慢慢离开海湾,向着雷州半岛进发。
刚离开急水门不久,远处就传来了敌舰的轰鸣声,船上的人都紧张了起来。
符振中平静地望着海面,随后看了一眼孙玉梅,只见她面不改色,笑着安慰道:“别担心,我会保护你的。”
他们躲进了船舱里,紧张地等待了几十分钟,敌舰终于掉头离开了,没有再靠近。
这时,渔船加大油门,迎着风快速前行,终于在天亮前到达了雷州半岛。
信息进入广东
符振中和同行的人刚一上岸,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被我们军队的巡逻兵拦住了。
“停下! 把手举起来!”领头的士兵大声喝道,刺刀迅速对准,气氛立刻变得紧张起来。
符振中没有表现出慌张,而是从容地说:“自己人,我要见你们的领导。”
大家听了这话都一头雾水,但还是把他带上车,送到最近的部队指挥所。
经过一番周折,符振中最终被带到了第40军118师师长邓岳的面前。
“你是说你是琼崖纵队的参谋长?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邓岳从头到脚打量着这个满脸风霜的中年人。
“符振中。”他坚定有力地回答。
邓岳听了,脸上的表情猛地一变,然后哈哈大笑起来:“你可是韩军长最近念叨最多的那个人!”
原来,琼崖纵队与外界信息长期隔绝,部队虽然坚守在岛上,但就像孤岛漂流,一直无法与大军有效配合。
韩先楚一直想建立这条联系通道,但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现在,符振中带着岛上最关键、最前沿的消息亲自过海来了,真像是突然降临的救星。
邓岳不敢拖延,立刻开车把符振中送到了韩先楚那里。
韩先楚得知符振中到了,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去迎接他。
还没等寒暄完,符振中就拿出了一份用牛皮纸包得严严实实的作战地图和敌军布防资料。
他把海南岛划分成了琼东、琼北、琼西和琼南四个区域。
敌人把薛岳的主要部队分散到了四个地方,虽然布局很周全,但其实也存在一些破绽。
符振中用手在地图上轻轻一划,准确地标出了敌军海上和空中力量的集结地点,岛上的重要据点以及防御较弱的地方。
敌方的空军有四十五架飞机,分成四个大队,由薛岳统一指挥。海军的第三舰队有五十多艘舰艇,严密防守。但他们绝对不会料到,我们能在三个月前就抢先行动。
韩先楚听得心潮澎湃,不住点头,轻轻抚摸着胡须,嘴里喃喃自语:
早该早点行动,等到四月,南风一吹,再过海就难了。
符振中接着说:“琼崖纵队现在有十个团的人马,随时可以调动九个团来支援。冯白驹司令的意思很清楚:一是尽快派出小部队偷渡,帮助纵队骚扰敌人的后方;二是如果人手不够,也希望把急需的枪支弹药送过来,增强岛内的战斗力。”
话音未落,韩先楚马上安排紧急军事通知,并邀请符振中一同前往广州军区,直接向叶剑英和四野的领导汇报情况。
几天后,在广州,符振中被邀请到会议桌前,向军区和兵团的高级官员们详细汇报了敌情。
听完汇报后,叶剑英说:“了解双方情况,才能常胜,你提供的情报帮我们占据了主动。”
韩先楚提出将攻打海南岛的时间提前,原本计划在五月份行动,现在改为三月初少量部队偷渡,四月初大规模部队登陆。
1950年3月5日的早晨,几艘载有精兵的帆船出发了,他们就是第一批秘密过境的队伍。
符振中提出了三个降低风险的方法:夜间航行、分散行动和模仿渔船。
所有船只都得在晚上出发,这样可以避开敌人的雷达发现。
分批次分散出发,避免形成明显的聚集目标。
这艘船被装扮成了一般的渔船,可以随时应对敌人的检查。
当晚海风鼓足了船帆,船队全速驶向琼州海峡。
大约凌晨两点,一艘敌方巡逻舰从东南方向迅速出现。
掌舵重要船只的船长忽然记起了符振中临走时说的一句话:“敌人会根据信号行事,不用害怕他们,模仿他们的动作就好。”
他赶紧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信号灯,模仿敌方巡逻船的信号闪烁起来。
对方的巡逻舰并没有仔细检查,只是远远看了一眼,然后就呼啸着开走了。
几艘帆船在航行了一整夜后,相继平安到达海南岛的东南部海岸,随即被当地的琼崖纵队成员接上岸。
上岛的战士们很快与当地的游击队会合,带来了第一批从外面支援来的枪支和弹药。
敌人完全没有预料到解放军会在三月初发起突然袭击,所以他们的防御布局还没有完全准备好。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第二批和第三批的偷渡行动接连发生。
薛岳原先认为海南的防御固若金汤,但现在他不得不接受解放军已经在岛上站稳了阵脚的事实。
防线在收缩,部队调动也变得混乱,敌军内部开始出现分歧。
解放军逐步从几个关键点扩展,慢慢形成了围绕海南的包围圈。
这些偷渡行动的成功,为后来的大规模海上登陆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3月初到4月上旬,整整一个月,解放军在海峡两岸频繁活动,犹如一把尖刀直插敌人心脏。
4月16日,解放军的6个团发起了总攻,符振中帮助渡海部队顺利登上了岸。
战斗只进行了半个月,5月1日,海南岛全部获得解放。
在这次战斗里,符振中绝对算是立下大功的人之一。
海南解放之后,符振中先后在海南军区和粤北军区工作过。
1959年6月,他默默地离开了军队,转而到地方任职,担任了广东省林业厅的副厅长。
不久之后,韩先楚将军就来找他了。
“老符,你真的来了广东啊,我这就带你进总参。”韩先楚一进门就直接说到了重点。
他手中握有调动命令,这是高层批准的正式文件,目的是让符振中到中央军委工作。
韩先楚没想到的是,符振中轻轻一笑,缓缓地摇了摇头:
韩司令,感谢您的信任,但我年纪大了,也没什么特别的成就,现在是让位给年轻人的时候了。
韩先楚的脸色变了,不解地问:
"海南解放的重要情报是你带出来的;整个战役的关键时刻,你也有参与决策;每次登陆作战的船只调度,你都帮忙安排。你说自己没做什么贡献?这可是低估了你的作用。"
面对老朋友的热情和肯定,符振中依然保持着温和而坚定的态度:
我并没有小瞧自己,但我心里更挂念的是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亲人。
在海南解放的战斗中,许多战士在海上与敌人激烈战斗,为了保护后面的战友,很多人跳入海中,受伤甚至献出了生命,连尸骨都无法找到。
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值得我们铭记和推崇。
韩先楚沉思了好一会儿,心里明白,符振中的话并非做作,而是源自他作为一名老兵的初心未变。
符振中笑着看着韩先楚:“我已经打了二十多年仗,孩子们几乎没陪过一天, maybe该让他们看看父亲真正的样子了。”
韩先楚一时说不出话来,最终缓缓站起,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符振中也站起,回敬了一礼。
很多年过去了,符振中依然很低调,他从不把自己当成解放海南的英雄,也从未主动说起自己的军功。
1989年,符振中在广州平静去世,享年78岁。
他用一生向我们展示:真正的英雄不是在热闹中出现,而是在安静中闪耀。
他的名字可能不会经常出现在历史书的最前面,但他的精神早已牢牢地刻在了国家的根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