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钟馗曝光! 没等到黑猴DLC! 游科这步险棋意在何为?
玩家等了一年的《黑神话:悟空》DLC彻底没戏了! 游科官网和微博双双盖章确认,转头直接甩出全新IP《黑神话:钟馗》。 消息一出,游戏圈瞬间炸锅:孙悟空的故事还没讲完,四妹生死成谜,玩家意难平;放着现成的顶流IP不续命,偏要啃冷门钟馗,国外没人认识,国内也没几个能讲全钟馗故事的;,隔壁《古剑奇谭4》主角也是个地府判官,撞题材撞得结结实实。 游科这步棋,到底是神操作还是昏招?
去年《黑神话:悟空》爆火,谁都承认至少一半功劳得算在孙悟空头上。 这猴子在华人圈是国民偶像,老外眼里也是“中国功夫猴”的文化符号。 换成钟馗? 国内年轻人可能只在年画上见过他抓鬼,国外知名度直接归零。 有玩家吐槽:“去年要是直接做钟馗,哪怕画面再牛,估计也就在小众圈子里扑腾两下。 ” 更有人翻出《古剑4》的判官角色对比:“钟馗和原创角色有啥区别? 故事都是现编的! ”
最让玩家憋屈的是剧情坑没填。 主线里四妹下落成谜,支线伏笔遍地,大家都指望DLC收尾。 结果游科直接放弃治疗,新作《黑神话:钟馗》至少还得等四五年。 有老玩家直言:“黑猴能火,靠的是‘国产首个3A’的情怀滤镜,加上顶级美术和孙悟空情怀三件套。 再等四五年? 到时候国外3A都用上虚幻6了,国产的《影之刃0》《燕云十六声》也杀出来了,谁还对一个抓鬼大叔保持热情? ”
游科的选择真有这么疯吗? 细看他们的动作,其实藏着狠招。 首先是不想当“西游专业户”。 看看某剑系列,绑死仙侠题材二十年,用户都审美疲劳了。 游科想学米哈游的路子崩坏火了转原神,原神封神再搞绝区零。 这次弃悟空做钟馗,就是要立住“黑神话”这个品牌,而不是当“孙悟空游戏公司”。
题材上钟馗反而更对游科胃口。 悟空还得考虑原著框架,钟馗几乎是一张白纸。 民间传说里“钟馗嫁妹”“怒撕恶鬼”的片段,正好发挥他们擅长的暗黑克系风格。 地府、酆都、十八层地狱这些阴间场景,比花果山更适合塞进魂系玩法。 官网招聘信息已经露馅:大规模招程序猿,新作很可能搞半开放世界,把中国幽冥文化做成箱庭式地图。
技术复用更是关键。 黑猴积累的动捕技术、场景美术、妖怪建模,改改就能套在钟馗身上。 省下的时间足够开新坑做DLC至少要花一两年,不如直接干续作。 资本层面也说得通:手握腾讯投资,用新IP拉估值比DLC赚小钱划算多了。 外媒Eurogamer都点破:“他们在复制FromSoftware的成功路径,《黑魂》之后推《只狼》,再封神《艾尔登法环》。 ”
可风险也摆在明面上。 SteamDB数据显示黑猴海外玩家占四成,文化输出压力全转到钟馗身上。 孙悟空有《龙珠》和成龙电影打底,老外好歹知道是只厉害猴子。钟馗呢? 得从“中国版温彻斯特兄弟”教起。 国内年轻玩家对钟馗的认知,可能还不如《王者荣耀》里的皮肤印象深。
时间差。 黑猴开发时玩家能等四年,是对国产3A的饥渴。 现在大作井喷,玩家凭什么为一个冷门神祇保持期待? 有业内人士透露:“游科内部评估过,西游题材已经被《斗战神》《非常英雄》做烂了,钟馗才是政策鼓励的‘冷门传统文化’。 ” 玩家吐槽更犀利:“说白了就是用黑猴赚的钱和口碑,赌他们真正想做的项目。 ”
现在压力全在游科身上。 玩家社区分裂成两派:一派骂“连DLC都不补剧情,对得起通宵打蛟魔的我们吗”;另一派觉得“敢抛弃悟空才是真硬核”。 ,当黑猴的“情怀Buff”到期,游科得靠纯实力证明:不用孙悟空,他们照样能封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