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在上海市闵行区一个幽静的小院中,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向孩子们讲述了昔日围攻太原城的那场激战。老人感慨万千,那是一场耗时漫长的战争,同时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壮举。这场城市攻坚战,参战人数之众、战斗之激烈、伤亡之惨重以及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史上所罕见。
在那场激战中,华北野战军八万余名英勇战士在徐向前的英明指挥下,对拥有十万余守军的太原城实施了长达半年的围困。继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辉煌胜利之后,毛主席果断调集了解放军第19兵团、第20兵团以及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对太原城发起了总攻,以期一鼓作气,攻克这座坚城。
解放军历经艰苦奋战,付出了4.5万人的巨大伤亡代价,成功歼灭了阎锡山指挥的20个师,共计13.5万人的敌军。俘获了敌军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楚、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等43名少将及以上级别的高级将领,此举不仅成功解放了太原城,更标志着阎锡山在山西38年的统治画上了句号。
遥想七十一载前的那场硝烟,老人泪珠如泉涌,久久无法平复心绪。那场太原战役的惨烈程度,堪称空前,即便是百万雄师所经历的宏大战争,亦未能比其更加艰苦、更加悲壮,牺牲之众亦无出其右。
或许您未曾听闻这位曾亲历太原战火的老者,他的名字叫许义保。然而,这位外表慈祥和蔼的老人,在解放太原的激战中,曾率领尖刀连攻克了阎锡山盘踞的巢穴——太原“绥靖”公署。
许义保,孤身一人,手持炸药包,成功俘虏了380余名国民党官兵,其中不乏敌“绥靖”公署副主任孙楚、兵团司令王靖国、副司令温怀光等43名少将及以上军官与高级官员。战后,许义保荣获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现今,娱乐圈的琐事家喻户晓,而英雄的传奇故事却逐渐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吾虽才疏学浅,亦不愿见青少年们被明星的价值观所误导。是以,笔耕不辍,旨在颂扬那些舍己为人、忠诚报国的民族英雄,以期点燃青少年心中的爱国之火。让我们满怀敬意,共同感受英雄许义保与太原战役那段传奇故事的震撼魅力。
少年参军,战功显赫。
1929年的寒冬,一个男婴在山西省高平县河西镇北小仙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户家中呱呱坠地,他的名字叫许义保。许义保的问世,既给他的父亲带来了喜悦,也增添了他的忧虑。喜悦的是许家得以延续香火,人丁兴旺;忧虑的则是家中一贫如洗,生活困顿,难以维系。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占我国,抗日战争由此拉开序幕。随着北方广大地区相继落入日军铁骑的践踏之下,紧邻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共产党太行山根据地,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日寇重点扫荡的目标,同时也成为我党在敌后战场抗击侵略者的关键区域之一。
许义保在青少年时期,目睹了日寇在中国土地上肆虐,烧杀抢掠,行径残忍至极。国家的苦难,人民的疾苦,使他早早地觉醒了民族意识。他坚信,唯有投身共产党,方能驱逐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重获自由之身。
未满十载,许义保便在故土投身儿童团,与同侪们并肩,手持红缨枪,执行站岗巡逻、传递情报等任务。彼时年幼,却已为革命事业贡献良多。
在许义保年满十六之际,日本战败并宣布投降,然而蒋介石却在此关键时刻挑起内战,意图剿灭共产党。在如此背景下,许义保毅然决然响应国家的召唤,毅然踏上了离家仅数十里之遥的征程,投身于陈赓所率领的太岳纵队386旅青年队,成为一名战士。
“务必好好跟随解放军,他们乃是为民所系的军队。作战时要勇往直前,切勿沦为逃兵,同时也要好好照顾自己,莫要牵挂家中的一切......”
许义保铭记母亲教诲,战时勇猛无比,常身先士卒,屡建奇功。他从一名平凡战士,逐步晋升为班长、副排长、排长,乃至连指导员。
1947年,许义保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他所在的部队,即185师589团2营4连,随后被纳入由晋冀鲁豫军区与晋察冀军区合并组建而成的华北军区第1兵团。
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许义保紧随部队的步伐,连续赢得了上党、运城、临汾以及晋中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阎锡山的太原据点,如同孤岛般孤立于山西大地,太原之战的硝烟已悄然弥漫,一触即发。
二、毛主席任命徐向前为解放山西总指挥
徐向前将军,一位功勋卓著、军事理论造诣深厚的共产党高级将领,其戎马生涯中,屡经战火,身经百战,历尽艰辛,身体亦饱受创伤。尤其是结核性胸膜炎,长期困扰着他,长达数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徐向前将军时常抱病休养。每当病情有所缓解,他便迫不及待地向中央请缨,渴望重返战场,领兵抗敌。
1946年7月,毛主席特邀徐向前同志赴延安参与作战会议。在深入探讨山西战局之际,部分同志提出观点,认为阎锡山的晋绥军在山西深耕细作已达38载,而太原更是阎锡山势力的大本营。鉴于当前晋冀鲁豫军区的兵力状况,攻克太原似乎困难重重。
然而,徐向前持有不同见解,他阐述了击败阎锡山的四项必然胜利之理:一是党中央及毛主席早已对蒋介石挑起内战的可能性做了充分的预见和准备。
二是我军北方战略要地紧密相连,形成一片坚实的防线,晋冀鲁豫、晋察冀、华北、中原、东北、晋绥等六大战略区相互支援,战略布局深远,回旋空间广阔,阎锡山部陷入我军严密的战略包围之中。
三是构筑了由正规军、地方兵团与民兵协同配合的人民战争格局,总兵力突破300万大关,解放区人口近达2亿,支援前线的民众更是数以百万计,战时作战与后勤支援均能应对自如。
四是蒋介石自视甚高,坚信只需三至六个月便可剿灭共产党,实乃梦中呓语,骄兵必败之兆。
毛主席对徐向前的战略分析给予高度评价,不禁赞叹道:徐向前,身为黄埔军校的学子及“红埔”(抗大)的校长,对战争的研究可谓严谨而精湛。
毛主席之所以对徐向前给予高度评价,并非仅凭一端。昔日,徐向前所倡导的游击战术“七条原则”,与毛主席的游击战“十六字诀”在战略思路上异曲同工。而徐向前所提出的“人山”理念,亦与毛主席所强调的“人民的汪洋大海”思想,展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
徐向前由衷敬佩毛主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巧妙融合的卓越智慧以及卓越的领导才能。毛主席亦对徐向前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战术运用能力赞赏有加,尤其对他的大是大非面前坚定不移、坚守原则的坚定意志表示钦佩。
昔日长征途中懋功会师之际,张国焘凭借兵多势强,意图另立中央。然阴谋败露之后,他转而企图率领中央红军南进。当毛主席率领八千余中央红军北上的同时,尽管徐向前未能随毛主席一同北上,但面对张国焘下令追击中央红军的情况,徐向前一语中的,力挽狂澜,扭转了中央红军的命运轨迹:“岂有红军自相残杀之理!”
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攻势,毛主席常就此事征求徐向前的看法。徐向前则总是毫不犹豫地、坚定地表达道:“非痛击一顿不可,对蒋介石的挑衅,若不予以严厉回击,则不足以彰显立场!”
毛主席则说:“没错,唯有通过战斗,方有可能延缓内战的爆发。蒋介石执意挑起内战,我们并无惧色。唯有将他彻底击败,他方能真正感到安心。”
徐向前的言辞总能直击毛主席的心弦,此次在探讨山西战局时,他提出的四点见解亦显卓识远见。然而,他未曾察觉,毛主席在聆听完他的话语后,已然下定决心,将解放全山西、指挥与阎锡山决战的重任托付于他。
三、徐向前勇猛攻城,围困太原
自华北军区正式成立之际,中央军委便任命聂荣臻担任司令员一职,薄一波出任政治委员,徐向前则被委以副司令员的重任,同时兼任第1兵团的司令与政治委员,全权负责指挥解放山西的战役。
徐向前上任,首克刘邓大军进军中原后,面对晋冀鲁豫军区兵力短缺的困境,他一方面积极与太岳军区协作,组建新的兵团,另一方面亲自指挥部队,开展各类战斗,以此提升部队的作战实力。
为了圆满执行毛主席交托的解放山西的重任,徐向前于1947年底,指挥部队攻克了山西的南大门运城,成功摧毁了阎锡山的晋南防线。
随着运城胜利解放,徐向前即刻与滕代远携手谋篇布局,着手策划了临汾之战。临汾地处山西,宛如一块重要的桥头堡,也是太原城之南的重要门户,自古以来便是连通河汾两岸、屏蔽关洛之地的战略要塞。
阎锡山对临汾城极为看重,除原有驻军外,更是特地派遣了66师增援。尽管如此,此举终归徒劳无功。在徐向前的英明指挥下,解放军士气高涨,攻势凌厉,仅用短短三天,便在1948年5月18日成功攻克了临汾城。
临汾一旦解放,晋中平原便再次吸引了徐向前的关注。这片平原不仅是山西的粮仓,更是阎锡山军队粮草的重要补给地。若能攻克晋中,便能有效切断阎锡山的粮草供应,届时太原的十万守军必然陷入混乱之境。
六月,徐向前再度发动了晋中战役,他巧妙地将高明的战略战术运用到了极致。在这场战役中,他两次运用了调虎离山之计,仅以六万兵力成功击败了敌军十三万之众。解放县城14座,粉碎了阎锡山力保晋中的幻想,晋中的粮仓最终落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掌控之中。此乃徐向前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晋中战役的胜利使太原陷入孤立,为解放军最终攻克太原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共中央对此战役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战局帮助巨大”。
晋中战役尘埃落定,太原城沦为阎锡山在山西境内最后的孤立堡垒。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请示之后,徐向前亲自指挥,华北军区调动了10万精锐,蓄势待发,准备对太原城实施围困。然而,徐向前并未因此而放弃,他仍坚持着不屈不挠的战斗意志。“和平解放太原”的努力。
阎锡山当时依旧固执己见,坚信坚守太原必将取胜。他不仅残忍地处决了前来劝和的共产党代表以及他年过八旬的老师,甚至杀害了不愿参与内战、准备起义的三十军军长黄樵松和解放军代表晋夫等。阎锡山的倒行逆施激怒了徐向前,他屡次尝试劝说无果,只得选择强攻一途。
四、解放军三兵团攻太原
太原为何不易攻,阎锡山有何自信?美国人曾言:来到太原,人们无不为之惊叹于那些不计其数的碉堡,它们或高耸入云,或低伏于地,形态各异,有方有三角,更有一些深藏地下,构筑起一道令人难以置信的火力防御网。
这些碉堡是阎锡山多年来苦心修建的,足有6000个之多,在太原城内外方圆百里之地,层层布防,密密麻麻的碉堡像一个个坟墓般覆盖着,主副碉堡鳞次栉比,内藏粮食、弹药,外有环城铁路,装甲列车日夜不停,成了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具有完整防御体系的城市。
除此之外,阎锡山着重构筑了“山头”、“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四大战略要塞。正如阎锡山所言,这四大要塞足以抵御150万解放军的攻势。
阎锡山之言虽显狂傲,却亦有其傲慢之由。在发起对太原的总攻之前,即便解放军勇猛无比,无所畏惧,为攻克这四大要塞,亦付出了近万人的生命代价。
1949年4月20日,国共双方的和平谈判宣告破裂,在此之际,蒋介石意图拖延时日、分治江南的阴谋亦被彻底揭露。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军各野战部队的全体指战员发布严令:务必坚决、彻底、干净、无损地消灭所有敢于负隅顽抗的国民党反动势力。
1949年4月21日,太原的总攻与渡江战役几乎同步展开。与1948年10月围困太原时相比,解放军的境况已大为改观。经过三大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已壮大至拥有超过300万正规军。在渡江战役中,中央更是调集了二野、三野共计120万兵力,决心强行渡过长江。
在总攻太原的战役中,毛主席同样展现出了慷慨的态度。除了将徐向前指挥的18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0余万精锐部队外,他还特地派遣了杨得志率领的19兵团、杨成武指挥的20兵团,以及第四野战军炮兵第1师,共同参与对太原的总攻行动。
在此之际,徐向前因劳累过度且旧疾复燃,难以继续担负总攻指挥重任,毛主席遂派遣解放军副总司令兼一野总司令彭德怀接掌指挥,统筹太原总攻事宜。
阎锡山虽时常高呼誓与抵抗抗争到底,与太原同生共死,然而暗地里,他却将所有财产悄然转移。更甚者,在太原战役爆发的前十日,阎锡山便乘坐飞机逃至浙江溪口,拜访蒋介石,此后便未曾返归。他竟将忠诚于他的梁化之等几位将领,孤注一掷地留在了太原城内死守。
4月24日凌晨5时30分,彭德怀指挥发起对太原的总攻,1300多门重型火炮对太原城墙展开了一场猛烈的轰击。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划破了黎明的宁静,三十余万解放军士兵齐心协力,奋勇攻坚。
尽管解放军的炮火将太原城墙炸出了十余处宽逾三十米的巨大缺口,然而阎军的抵抗异常顽强,与解放军展开了惨烈的近身搏斗,每一座房屋、每一条巷道都成为了反复争夺的战场。战事异常惨烈,观之令人不忍直视。众多连队遭受重创,仅存二三十人,其中有些连队几乎全军覆没。
解放军攻克太原城墙
五、许义保攻占阎锡山老巢
在太原城的大门被攻克之际,许义保所属的589团4连荣膺突击连的称号。他率领队伍勇猛冲击,毫不拖泥带水地与敌人缠斗,径直朝着太原“绥靖”公署的大楼挺进。
赶到太原“绥靖”公署大楼前,敌人残余势力尚在作最后抵抗。许义保带领爆破组,连续引爆四道墙壁,率先闯入大楼内部。
敌军在楼内亦构筑了密集的机枪防线。许义保指挥身后的第一排战士,投掷了十几颗手榴弹向火力核心区域,敌方的枪声瞬间归于沉寂。在浓烟的掩护下,许义保率众勇猛冲锋,敌军士气大挫,士兵们惊慌失措,纷纷溃散逃逸。
一排战士紧追不舍,直至地下室入口,许义保目睹有人窃窃私语,便抓起炸药包,高声呼喊:“不愿丧命的速速缴械投降!”
此刻,楼上传来密集的枪响,许义保指示紧跟其后的陈天勇向楼上的敌人发起攻势,而他则紧握着手中的数颗手榴弹与炸药包,猛力踢开地下室的大门,勇猛地冲入其中。
地下室内的光线昏暗至极,视线几不可辨,在朦胧中,许义保瞥见地面上散落着几件枪械。他高呼“缴械投降,不予伤害”,同时摸索着朝通道的更深处前进。伴随着一阵声响,自地下室深处传了过来。
许义保凝神细听,耳畔传来了抽泣声,夹杂着急切的呼喊:“司令,形势已至极限,是时候作出抉择了,我们该投降了!”
屋内众人听闻门外传来许义保高喊“缴枪不杀”的呼喊声,瞬间陷入了一片慌乱。许义保猛然冲入地下室的一处隐蔽角落,此处别有洞天,但他的头皮不禁发麻,因为他发现,数十挺机枪、冲锋枪和卡宾枪正对准自己,双方瞬间陷入了沉默!
此刻,许义保已将生死置之脑后,他单手高举炸药包,另一手紧握着导火索,高声呼喊:“放下手中的武器,任何妄动都将导致我们一同毁灭!”
解放军攻克太原。
这些藏身于地下的生命,原本并无赴死的意愿。当解放军的脚步声响起,他们反而感到了一种解脱。正当他们放下手中的武器之际,黑暗的角落中却突然射出一枚子弹,擦着许义保的头皮呼啸而过。
许义保陡然一惊,无论他们真是投诚还是诈降,他毫不犹豫地扯断了炸药包的导火索,将它掷向枪响的方向。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室内传来了痛苦的哀号。那些显赫的官员们承受不住这惊涛骇浪,立即派遣使者出马,与许义保洽谈投降事宜。
正当许义保高声叫嚣着若不投降便将再加一包奖赏之际,一名敌方军官高举双臂走出,声嘶力竭地喊道:“请勿开火,我方的参谋长愿意与贵军进行谈判!”
许义保高声喝道:“还谈什么谈判,让他亲自出来投降!”
身着将官军装的阎军参谋长赵世铃缓步而出,目光扫过眼前的年轻解放军,随即摆出一副傲慢的姿态,宣称太原“绥靖”公署的副主任与警备司令均已准备投降,意图与共产党方面进行和谈。
许义保怒气冲冲,大声斥责道:“围困太原已过半年,我们派去无数劝降信使,无一例外地被阎锡山拒之门外,更有甚者,他还残忍地杀害了不少潜伏的地下党员和前来投诚的官兵。先前,我们曾给予你们谈判的机会,可你们置若罔闻。如今,再想谈及和谈,怕是连最后一丝希望也已随风而去!”
赵世铃急忙从怀中取出致徐向前司令的投降信,恳请许义保代为转交。
许义保接过那份投降书,将其藏入怀中,语气坚定地说道:“我已应允你,众人速速投降。人站到一旁,枪械放下,若是胆敢玩弄伎俩,休怪我不念旧情,严惩不贷!”
于是,敌军乖乖地遵从许义保的指令,列队而出,纷纷投降。许义保对此感到十分惊讶,他即刻安排了警戒人员在外围守卫,负责接收那些投降的阎锡山麾下的将领。
数一数来,这些被俘者共计超过380人。经过一番严格的甄别,除去太原“绥靖”副主任孙楚将军、15兵团司令孙楚将军以及太原警备司令王靖国将军外,还有41位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和官员,其军衔均达到少将以上。
在这群俘虏之中,亦包括了日本战犯,他们分别是由日本国民组成的第10总队队长今村中将以及炮兵少将岩田。
在攻占太原“绥靖”办公楼的过程中,许义保凭借一己之力,直捣阎锡山的老巢,成功俘虏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这在我国军队的历史上堪称罕见。正因这一显赫战功,许义保在战后荣膺特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许义保俘阎军43将
自1948年10月5日拉开序幕的太原战役,历经6个多月的激战,直至1949年4月24日宣告结束。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共歼敌13.5万人,俘虏7.7万人,战果辉煌。然而,解放军亦承受了巨大的牺牲,伤亡人数高达4.5万人。尤其是4月24日总攻当天,我军伤亡更是达到了3.8万人。
已至九旬之年的许老,谈及往昔辉煌岁月,依旧激情满怀,泪光盈盈的眼眸中,依旧流露出他对战友深深的怀念。
太原战役取得辉煌胜利之际,许老所隶属的62军随即被调入彭德怀将军的麾下。第一野战军正式组建后,积极参与了解放西北的重大战役。许老同志紧随部队步伐,投身于扶郿战役与兰州战役的烽火之中,与国民党军队中的马步芳、马鸿逵部展开了殊死搏斗,最终击败了被称为“二马”的敌军势力。胜利解围兰州,为西路军的英魂洗刷了沉冤血债。
兰州解放之际,62军奉令归入第二野战军西南军区序列。许老再度投身于解放西南的烽火之中,同年冬日,率部南下四川。行进途中,他们先后解放了武都、文县、青川、江油、绵竹、什邡等县城,并在成都战役中屡建奇功。
许老安享晚年
1952年7月,第62军番号取消。许老自陆军踏入海军领域,许老在东海舰队淞沪水警区担任了政委一职。1980年,他光荣转业至上海化工系统,1989年正式离休。如今,他儿孙绕膝,悠然享受着幸福的晚年时光!
愿许义保老先生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些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解放军战士,他们的丰功伟绩,如同日月般照耀,将永远值得我们世世代代的崇敬与缅怀!
致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致以崇高的敬意于我们敬爱的老一辈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