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说招商项目,大家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那种宏伟的工业园区,灯火通明,车来人往,工厂的发电机一开动仿佛整个小镇都要跟着震三震的那种?
可别着急戴上滤镜哈。
今天聚焦的,是定安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手头推出的三处闲置资源出让,可以说内容相当接地气:牛舍、粽子作坊、八十平的空房。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不高级”?
可仔细琢磨,其实这里头门道还真不少。
来的不是工业巨兽,而是实实在在的农村资产。
这其中到底藏着哪些细节,那些看上去其貌不扬的“边角料”,是否真能变成“金疙瘩”?
来,一起探探底,瞧瞧这三套资产到底值不值得一试,搞不好就是你翻身做主人的灵感来源。
先抛个疑问:
农村产权流转,到底是“低价清仓”?还是“等待伯乐”?
牛舍、粽子加工间、闲置住房,这些老百姓身边的存量资源,会不会像网红小镇一样,摇身一变成了香饽饽?
还是说,依旧无人问津,成为了村口爷爷打扑克时嘴里的乐子?
不少人看完这种小公告,反应可能是一乐:
还真有人租这种房子,还想靠牛舍发财啊?
但别笑的太早,真相可不会这么简单就收尾。
先说说龙湖镇石井村的那处牛舍。
这家伙占地1.2亩,标配草料搅拌机、电子地磅,位置上看,旁边还有1.62亩空地。
数字推敲一下,这总共2.82亩的组合拳,底价每年32000元,签五年合约,也算是稳得一批的农村投资。
运营参数更直白:这牛舍最多能养150头牛,养牛人看了心头一热,手里算盘叮叮作响。
一台草料搅拌机,意思是什么?
减少人力成本呗,几个工人轻松搞定饲喂。
再来电子地磅,这在农村养殖户里就是老字号C位,只要做销售,对接屠宰场,过磅结账方便,省心。
可要说唯一的不足,得是这场地“闲置”了。
为啥没人用?
也许牛市行情低迷,也可能前东家经营不善。
但更大可能,是现代农村结构性转型带来的“空心化”现象。
很多农村闲置资产表面上是土地、设施,其实深层次问题是人往哪儿去了,养殖业年轻人还有多少敢投身?
再换一副眼镜看这事。
别只盯着养牛。
配套设施完备+空地扩展空间,这不也是投资农业、搞新业态的机会?
谁敢说以后“牛棚文创青年公社”“乡村直播带货基地”不会火起来?
你现在不敢想的,没准市场拐了个弯就冒头了。
说远点,2.82亩地真的不大。
和动辄几百亩的规模化牧场平层一比,甚至不够塞牙缝。
但小规模不是原罪,灵活才是生存密码。
一位业内的朋友,专做“家庭牧场”,三口之家养四五十头牛,日子过得比粉丝两百万的博主还潇洒。
重要的是控制投入、看准出口渠道。
只要市场接得住,别说两亩地,集装箱当牛棚都能月入数万。
所以老话说得好:“庄稼不认爹,养牛不认主。”
敢折腾就能做点花样。
缺的是眼睛和胆子,不是那片地。
讲完牛舍,再扯扯粽子生产作坊这个事儿。
安仁村这套600平的加工间,底价也就20600元一年,合同给两年。
乍一看,这不就是个“包粽子的小厂房”嘛,比城里商铺租金,便宜太多。
但你别小看这600平。
疫情期间不少小工坊都是农村自家厨房起步,最后干成了电商月销几万单。
搞食品加工,卫生安全是硬杠杠。
这里标明房屋干净较新,设备齐全,里头机器到位,省了开厂前头几个月的折腾时间,直接入住即可启动。
有经验的懂,这种“拎包进场”“带设备租赁”模式,省钱还省心。
关键粽子,是海南的老字号味道。
槟榔粽、蛋黄粽、瘦肉粽,市场口味术业有专攻,节前节后双赢的买卖。
问题也有。
小作坊形式,产品怎么变成品牌,市场怎么对接大客户,都是长期课题。
还要注意,农村手工食品卷到现在,没有电商渠道、短视频带货,几乎很难撑出大生意。
可基础设施是硬通货。
对于想创业、试水再就业的人来说,这批资产就像自然成长出来的“创业温室大棚”,花不多的钱,给你整个配套好了,只看你敢不敢去浇第一桶水。
再说东埇村的闲置房屋。
这小格局可别小瞧。
八十平米,年租金才6000元,平均一个月跟城市车位差不多价。
位置靠村委会,道路通畅,停车无障碍,既能住又能办公,还能拿来堆货物。
写到这里,读者可能要问,老乡你到底劝我们租还是不劝?
打工人回流趋势下,这种“小而美”的空间,搞点民宿、办公室、兴趣班啥的,用好了不比大商场里的“高级”空间差。
很多个体户创业、返乡青年等着一个支点,从窗口推开另一道门。
可劣势也是明显的:
小面积限制大批量经营,想做仓库发大货,空间不够。
但用作新手试水、家庭手工作坊、小矿局、大胆一点当附件民宿的客房,都够用。
大城市抢不到的房源,这里你可能每天推窗还能看见羊走过。
还记得有位网友说:“城市住腻了,想搬到乡下呼吸新鲜空气。”
也许他就是下个租客吧。
把所有盘子摆一桌,一句话总结:这里不是园区,不搞高大上,是家常便饭,随手能捡的机会。
可正因为如此,才考验出谁是真正嗅觉灵敏的投资者。
目前这些资产的共同点其实不少:
首先位置都不偏,靠近村委会,村里的交通不是问题,不愁“进不去、出不来”那种焦虑。
然后租金平民化,几乎是白菜价,对于创业新人、小微企业、家庭工作组,这不是“打折福利”,而是真材实料的硬条件。
有些人会质疑,这些项目租下去能赚钱吗?
老实讲,赚不赚钱看最后一公里,资源好不代表开花结果。
但反过来说,风险也低得多。
和城市里动辄百万级投入、熔断式房价比,农村资产是那种“慢慢试、随时撤”的灵活法宝。
不会一步走到坑里,反而多的是转身的余地。
说到底,最大风险是人心和认知,而不是那几亩地、几间房。
再说,乡村资产配置和都市热炒不同,这里讲究的是耐心和细水长流。
投资农村,和玩股市不是一套剧本;这里需要的是脚踏实地的盘算,是用汗水“抄底”,不是盲目爆炒。
再者,全国各地现在大力发展农村产权交易,政策风吹起来,不少资产出现了盘活新玩法。
以前大家眼里的“包袱”,可能正是下一个生财之道。
有位返乡青年开家小酒厂,从三十平米杂屋变身村里的“网红打卡点”,你说笑不笑人?
可现实就是这样,谁沉得住气,晚点出手,搞不好黄金就压在脚底下。
其实说穿了,哪有什么天生的好地盘、坏地盘。
人心在哪,生意就在哪。
你嫌弃农村的牛舍土气,可能没看见人家借直播搞网红“牛文化”,一天卖光好几千斤牛肉。
你不愿进作坊,说它只是小厂,其实别人早就连起村里阿姨包粽子的手艺,送上抖音让南北方网友都馋哭了。
八十平的小房子,说不定哪天撞上了一家爆火的乡村披萨店。
咱们常说“别人家的房子”,可别人家抢到的红利,只是你没赶上趟而已。
如今乡村振兴扩路子,说不定哪天一个疯涨的风口,直接让这些小资产华丽变身“双创金矿”。
想想看,今天看不起眼的小镇牛棚,明天搞不好就是“农业文创复兴”案例集。
做人做事,有时就差一个回头再看、顿一下盘算的时机。
还是那句话,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农村的地、作坊、住房,可能是你多元布局的下一步。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现在问题来了,你愿意把打拼的起点,挪到乡村这块安稳又充满未知的小地盘上吗?
你觉得这几套招商项目哪个最有搞头?
留言聊聊呗。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