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讯

你的位置:足球资讯 > 足球资讯介绍 >

欧洲工业的悲剧:被美国按在地上强行去工业化

点击次数:147 足球资讯介绍 发布日期:2025-08-04 11:34:19
欧洲人最近几年过得有点魔幻。 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工厂正在一家接一家关门,生产线搬到了美国、中国或者东南亚,留下来的企业要么奄奄一息,要么在考虑跑路。政客们还在电视上高喊“绿色转型”“工业复兴”,但现实是,欧洲的工业基础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

欧洲人最近几年过得有点魔幻。

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工厂正在一家接一家关门,生产线搬到了美国、中国或者东南亚,留下来的企业要么奄奄一息,要么在考虑跑路。政客们还在电视上高喊“绿色转型”“工业复兴”,但现实是,欧洲的工业基础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崩塌。

这不是市场自然竞争的结果,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绞杀。美国用能源、金融、产业政策三把刀,一刀一刀把欧洲的工业体系肢解,而欧洲人甚至没有还手之力。

更讽刺的是,这一切都是在“盟友”的名义下发生的。

1. 能源战争:美国的第一刀

欧洲工业的命脉是能源,尤其是廉价稳定的天然气。

以前,俄罗斯的管道天然气像自来水一样便宜,德国工业用电价格长期比美国低30%,化工、钢铁、汽车这些耗能大户活得滋润。但俄乌战争一开打,北溪管道莫名其妙被炸了,欧洲人只能去买美国的高价LNG(液化天然气)。

美国人卖天然气有多狠?2022年,欧洲LNG进口价格一度是美国的7倍。(数据来源:欧洲能源交易所)

德国巴斯夫(BASF),全球最大化工企业之一,2022年直接亏了13亿欧元,宣布永久缩减欧洲产能,把投资转向中国和美国。

荷兰的化肥厂、法国的玻璃厂、意大利的钢铁厂……要么减产,要么关门。因为能源成本太高,生产一吨铝,欧洲比美国多花2000美元,这还怎么玩?

欧洲人不是没想过反抗。马克龙跑去美国骂拜登,说你们卖天然气太贵,这不是盟友该干的事。拜登笑眯眯地回了一句:“我们也没办法,市场决定的嘛。”

市场决定?北溪管道是谁炸的?

2. 《通胀削减法案》:美国的第二刀

2022年,美国搞了个《通胀削减法案》(IRA),名字听着像对付通胀,实际上是个超级产业补贴计划,砸了3690亿美元扶持新能源、半导体、电动车。

欧盟企业一看,这补贴太香了,在美国建厂比在欧洲划算多了。

大众汽车原计划在德国建电池厂,结果转头去了美国,因为IRA给的补贴比德国高30%。瑞典电池企业Northvolt,本来要在德国设厂,最后跑美国去了,拜登政府直接给5亿美金补贴。法国的氢能项目、荷兰的光伏企业,全在往美国跑。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急得跳脚,说这是“不公平竞争”,要搞“欧洲版IRA”。但欧盟28个国家,有钱的德国法国不愿意把钱分给穷国,穷国又拿不出钱补贴企业,最后只能干瞪眼。

美国人这一手,叫“合法掏空”。

3. 美联储加息:美国的第三刀

2022年,美联储疯狂加息,欧洲央行不得不跟着加,不然欧元就崩了。

但问题是,美国经济能扛住加息,欧洲扛不住。

企业贷款成本飙升,投资减少。资本疯狂外流,2023年欧盟FDI(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出4200亿欧元,创历史纪录。欧元贬值,进口能源更贵,工业成本再涨一轮。

美国私募基金这时候开始抄底,低价收购欧洲的工厂、技术公司、基础设施。

比如:

黑石集团以40%折扣价收购德国工业地产。KKR买下意大利最大电信基础设施公司。高盛低价扫货西班牙新能源项目。

欧洲人辛辛苦苦建了几十年的工业体系,现在被美国资本当打折商品买走。

4. 欧洲为什么毫无还手之力?

很多人问,欧洲不是发达国家吗?怎么被美国按着打?

因为欧盟有三大致命缺陷:

(1)没有统一的财政权

美国可以全国一盘棋,砸钱补贴企业。欧盟呢?28个国家各自为政,德国有钱但不想帮希腊,希腊穷但想躺平吃补贴。

欧盟规定,单个国家的产业补贴不能超过GDP的1%,所以德国想救自己的企业,还得偷偷摸摸。

(2)能源政策自废武功

德国为了环保,把核电站全关了,结果现在靠烧煤发电。法国倒是坚持核电,但欧盟整体可再生能源建设太慢,风电审批要6年,光伏补贴还经常拖延。

(3)军事上依赖美国

北约名义上是盟友,实际上欧洲的军费大部分买了美国武器。F-35战斗机、爱国者导弹、军舰……全是美国货。

军费花了,技术没拿到,钱全进了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的口袋。

5. 欧洲的结局:沦为美国的“高级消费市场”

照这个趋势下去,到2030年,欧洲的工业占比会从现在的16%降到11%,彻底变成一个高端版的“拉美”——没有核心技术,靠卖奢侈品、旅游和金融服务过日子。

美国想要的,就是一个“去工业化的欧洲”:

高端制造业回流美国中低端制造业搬去亚洲欧洲人乖乖买美国货,当美国的市场和提款机

但欧盟自己内部扯皮严重,各国利益不一致,根本无力反抗。

所以,欧洲的工业化,大概率会继续衰落。

而这一切,都是在美国的“精心呵护”下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