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很温和,事业也很顺,可你就是觉得跟他隔着一层膜,想靠近却总觉得无从下手?前几天我刷《花少》,被龚俊的表现彻底吸引了。他在节目里,不闹不抢镜,清清冷冷的,和身边的宋伊人互动时,简直像是两个频道在对话。宋伊人一脸期待地试着搭话,结果龚俊不是冷淡,而是那种天生的疏离感,像隔着一层玻璃,怎么都碰不到一起。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突然想起我身边的一些人。大家都说“性格随和的人最好相处”,但有些人恰恰就是因为太“温和”,太不主动,反而让人不知道怎么跟他们继续聊下去。你去网上搜一搜“社交距离感”,会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扰。心理学专家也说,有的人天生就会在社交场合自动设下界限——不是讨厌别人,只是他们不习惯被人打扰,更享受自己的空间。这种人往往在群体里显得安静、疏离,却又给人一种莫名的吸引力。龚俊就是这样,节目里其他人热热闹闹,他却像在冥想,偶尔插句话,气氛立马安静下来。
我还特意查了下龚俊以往的采访,发现他不止一次在正式场合说自己喜欢安静,不爱扎堆。他在《人物》杂志采访里坦言,自己更享受独处,而且不喜欢参与太多热闹的娱乐。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背后其实很有共鸣。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在拼命社交,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被人“围着转”,他们需要的是安全感和空间。有趣的是,这种性格在娱乐圈并不罕见。不是每个明星都乐意在私下把自己的生活曝光到极致。龚俊的低调,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真心觉得“保护自己很重要”。所以他在节目里才会表现得那么安静、克制,让人感觉距离感很强。
我又翻了下《花少》的花絮和未剪辑片段,发现龚俊其实不止一次在群体活动中当“旁观者”。你们如果有兴趣,认真看下那些花絮,他经常一个人坐在角落,眼神飘远,偶尔和大家互动但不太主动,甚至有一次大家在讨论旅游路线,他只是轻轻地说了句自己的想法,然后就陷入沉默。旁边的人还在热烈讨论,他却像是随时准备抽身离开。这样的表现和他在工作时的“高情商”、“会说话”完全不是一个人。看来他在生活里更愿意做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去“营业”。
其实这种两面性并不是龚俊独有。社会学家分析过,很多人一旦进入工作环境,都会戴上一层“社交面具”。在公开场合,他们积极、活跃、善于表达;可一旦脱离职场,回到私下,立刻变成另一副模样。谁不是这样呢?你是不是也有那种下班后只想一个人待着,不想和任何人说话的时刻?龚俊只是把“人设”和真实状态分得特别清楚。你看他在综艺里,业务能力很强,镜头前收放自如,但一回到没有剧本的环境,立马变得安静、低调,甚至有点缥缈。
而且,龚俊真的很在意自己的隐私。你翻翻他在《时尚芭莎》或《南都娱乐周刊》的采访,他一直强调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不希望自己的私人空间被过度打扰。娱乐圈里很多明星因为曝光度太高,绯闻不断,各种八卦缠身。但龚俊几乎没有什么负面新闻,和他的性格绝对有关系。他不主动参与无谓的社交,自然也不会被无关的人牵扯太多。他这种“独立空间”的逻辑,其实也帮他过滤掉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种做法,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模仿,有调查显示,超过四成的都市白领觉得“有安全距离的社交”才让人舒服。可能龚俊就是走在前面的那一类。
说到宋伊人和龚俊在节目里的互动,真的挺有意思。宋伊人属于那种很主动,很愿意跟人聊天、建立关系的类型。可她碰到龚俊,完全用不上力气。比如有一回,她试图跟龚俊聊一些个人话题,说得很热情,结果龚俊只是微微一笑,然后又陷入自己的世界。你看,是不是很像我们生活中那些“难以靠近”的朋友?他们不是故意冷淡你,就是频率不对,你说一句,他答一句,然后气氛就掉下去了。网友们也有类似的讨论,很多人觉得,和这种人交朋友,就是“送信石沉大海”,连个回信都等不到。
其实,这类“难以靠近型”性格,在心理学还有专门的研究。专家发现,越是自我边界感强的人,越容易在社交中设下保护层。不是怕被伤害,只是觉得自己的世界更舒服,更自在。你和他们做朋友,如果太黏太主动,反而会让他们更想逃开。正确的做法,其实是保持适度距离,尊重对方的节奏和空间。就像龚俊和宋伊人,宋主动一点没错,但遇到龚俊这样的“独立型”,可能慢慢来才更有效果。你主动,他未必回应,但只要你不打扰,他反而会觉得你很懂他。
其实这种性格有利有弊。好处是,他们很少被负面情绪或流言困扰,生活简单干净。坏处就是,容易让人觉得“难以亲近”,错过一些潜在的好朋友。估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身边有位看起来很酷的同事或朋友,你特别想加深关系,但对方就是不回应,最后只能远远欣赏。其实,每个人的社交模式本来就不同,有的人喜欢群体,有的人喜欢独处。你如果碰到龚俊这样的人,最好别太着急,也别太用力,慢慢来,说不定哪一天他会主动找你聊天,一切都顺其自然。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和“难以靠近型”朋友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别太执着于结果。你可以主动,但要学会适时退回自己的空间,给对方自由和时间。他们不是高冷,不是不喜欢你,只是需要一点自己的节奏。其实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都在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的边界,龚俊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试着多理解对方,少点执念,反而能收获更长久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候是一种保护,有时候也是一种美感。就像看高山上的雪莲,远远望一眼,足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