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人看衰的游戏行业,如今彻底振作了起来!
从2025年起,无论是上市企业的财务报表,还是资本市场的表现,都在传递同一个讯息:游戏公司凭借扎扎实实的业绩,打赢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估值也随之一路回升。
看最直观的业绩数据吧,行业的基本面已经用肉眼都能看出变得更好了。
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168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4.08%,还创下了同期的最高纪录。
几家领先的游戏公司在上半年的财务报告里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营收和利润都双双上涨,还有不少中小企业借助爆款游戏实现了“越跑越快”。这背后,第一得感谢政策带来的“助力”。
今年的政策支持可以说是“组合拳”一样,3月推出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特别提到要推进游戏、电竞方面的消费,算是给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到了4月,商务部又出手,推动游戏全产业链的布局,从IP开发到海外运营都指明了方向。国家新闻出版署还联合十个部委推出了计划,在科技创新、融资和人才等方面为企业铺路搭桥。
各地也都在忙活,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海南、四川这些游戏重镇,纷纷跟上政策的步伐。比如浙江,还特别制定了支持游戏出海的措施,帮企业拓展海外市场,真是拼了老命在搞事情。
更值得注意的是,版号审批变得常态化,2025年前半年一共发放了国产版号757个、进口版号55个,比去年同期多出了18%的总量。
到了8月,单月批准的国产游戏版号多达166款,刷新了今年的最高纪录,腾讯、网易、哔哩哔哩这些头部公司都在榜单上。
对于游戏厂商来说,版号就像是一张“入场券”,过去得靠“等待”才能拿到,现在节奏变得稳定了,企业可以安心安排研发和上线的节奏啦。
宝通科技也提到,版号的常态化,明显改善了整个行业的环境,还为新品的推出提供了保障,这样一来,业绩增长也就有了底气。
光靠政策支持还不行,游戏公司自己得“加强实力”,AI和IP这两块已经变成带动增长的主要动力了。
如今有96%的游戏工作室都在把AI工具融入到日常操作中,无论是场景绘制、剧情撰写还是测试环节,效率都达到了一个飞跃式的提升。
世纪华通的AI技术能把美术创作的效率提高60%到80%,原本要用几周的研发时间,现在只要一天就能搞定,项目周期从30天缩短到4到7天。
而三七互娱的“图灵”AI中台,每周能产出超过3万张图片和3000多个模型,角色原画方面的工时也省了60%到80%。
如今,公司们越来越重视IP的作用,把那些经典游戏IP推出续作,改编成动画,或者开发成各种衍生品,既能留住老玩家,又能吸引新用户,形成了“IP-产品-消费”这个良性循环。
一旦业绩上扬,资本市场马上就会做出反应,估值回升自然也就成了必然的趋势。
以前,由于行业前景不太明朗,游戏板块的估值一直偏低,不过现在随着政策的确定性增强、业绩不断兑现,投资者的信心也彻底恢复了。
不光个股价格保持平稳上扬,游戏主题ETF也变得火热,许多投资者盯上了入场的好时机,打算趁行业回暖的势头分一杯羹。
这次的“翻身之战”里,还藏着一个挺关键的亮点——那就是出海,变成了新的增长点。
国内市场的竞争真是激烈啊,许多游戏公司早早就把眼睛盯上了海外市场。今年在政策的扶持下,更是加快了步伐。
AI技术也帮企业降低了出海的门槛,比如本地化素材的制作成本大大减轻,以前需要大团队,现在小团队也能搞定全球运营。
不少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表现得挺不错,不仅为国家赚了外汇,还把中国文化通过游戏带到了世界各地,现在海外收入的比例逐步提升,逐渐成为推动业绩增长的“第二条曲线”。
归根结底,这次游戏行业的复苏不是偶然的,也绝对不是资本炒作制造的虚假现象。
政策的支撑带来了稳定性,企业靠着AI和IP创新,把产品做得更出色,就像汤姆猫在半年报里说的,行业正在迎来政策引导和技术推动的“双驱动”新局面,业绩自然也跟着上涨,估值回升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从被怀疑到靠实力征服,游戏公司这出“翻身戏”其实就是行业重新走向高品质发展的必然表现。只要继续保持这个节奏,未来的增长潜力还隐藏着不少令人期待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