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月生活费见底的周三,大三学生小张盯着购物车里那瓶499元的香水发愁。
下周四就是女朋友,钱包里却连张红票子都摸不出来。
"发了疯才去专柜试香,这下好了,骑虎难下。"他对着手机屏幕自言自语,手指在删除上来回滑动。
室友老王从泡面碗里抬起头:"又为礼物发愁?要不老规矩,送永生花配巧克力?""得了吧,去年就这么糊弄的。"小张把手机一扔,"这姑娘最近迷上沙龙香,专柜试了三回,连前调中调后调都能分清楚。"寝室突然安静下来,六个老爷们集体陷入沉思,空气里飘着泡面味和贫穷的味道。
转机出现在周五的家教课。学生家长林姐听完诉苦,笑得前仰后合:"你们这些大学生啊,光知道发传单端盘子。"她掏出手机划拉几下,"上个月我表弟想买球鞋,半个月挣了八百,就靠三个野路子。"
第二天早上六点,小张蹲在市中心网红煎饼摊前直打哈欠。寒风吹得鼻涕横流,手里捏着三个排队号码牌。七点半白领们匆匆赶来时,他已经在闲鱼上把位置卖出去两个。"最后一个加价二十,爱要不要。"对方转账的速度快得像抢红包。两小时净赚140块,比站一天便利店还多六十。
教材倒卖的灵感来得更偶然。他在废品站看见成堆的专业书正被过秤,三毛一斤的价格看得肝疼。"大爷,这《刑法学》能单卖不?"后来那车书他花八十块包圆,拉回宿舍拍了五十本挂二手平台。最绝的是那套被荧光笔画成调色盘的法考资料,首页写着"重难点全标记",最后被法学系学妹加了三十块钱抢走。
充场兼职的短信来的时候,小张正蹲在快递点寄教材。"周末手机体验会,假装顾客两小时,报酬150。"现场布景比想象中正经,穿便装混在人群里吃点心就行。主办方还准备了现成话术:"就说拍照功能很惊艳,续航比上一代强。"他举着样品机自拍时,突然理解为什么商场促销总有一群"顾客"围着柜台了。
这些零碎进账像玩合成大西瓜。周一代排队赚九十,周三卖出五本书挣一百二,周五充场拿一百五。手机记账APP的数字每天往上蹦,半个月后居然凑出五百六十三块。买完香水还剩的钱,他给全寝室点了顿烧烤。老王嚼着肉串含糊不清:"早该这样搞钱,去年我送女友暖手宝还被吐槽直男审美。"
有趣的是教材生意后来有了回头客。那个法学系学妹期末考试后专程来道谢,说重点画得准才没挂科。小张趁机打听毕业季收书行情,对方眼睛一亮:"学长要搞二手书店?我们社团活动室可以当仓库!"
现在他的闲鱼简介改成了"学生党平价教材专卖",宿舍床底下摞着待售的专业书。最近在研究怎么把学霸笔记做成电子版增值卖,连女朋友都加入了校对队伍。只不过那位始作俑者林姐后来见到他直摇头:"让你赚点零花钱,没教你把生意做上市啊!"
这篇文章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没法给你提供什么投资方面的建议哈。要是有侵权的情况,你赶紧联系我们去处理就行啦。